四年花東走過,攝影志工老師陪伴無數後山的孩子度過難忘的時光,今年攝影深耕課程延伸到新北地區、位於北海岸附近六所全校人數各不到一百人、多為新住民之子的小學,讓資源相對不豐富的孩子透過鏡頭為自己的童年和家鄉留下回憶。
從花東到新北
「如果你有一台相機,你最想拍什麼呢?」五年前發起「孩子的另一扇眼睛」攝影計畫時,我們這樣詢問了花東部落的孩子。「我想要拍清澈的溪水」、「我想要拍河裡的小魚」、「我想要拍我的家」、「我想拍我的阿嬤」、「我想要拍自己長大的模樣」……, 就這樣一群滿懷熱情的志工老師背起了相機, 不畏距離走遍花東,只為了那每星期 ( 或每二個星期 ) 短短數個小時的攝影課,一圓孩子的攝影夢。
從花東到新北
「如果你有一台相機,你最想拍什麼呢?」五年前發起「孩子的另一扇眼睛」攝影計畫時,我們這樣詢問了花東部落的孩子。「我想要拍清澈的溪水」、「我想要拍河裡的小魚」、「我想要拍我的家」、「我想拍我的阿嬤」、「我想要拍自己長大的模樣」……, 就這樣一群滿懷熱情的志工老師背起了相機, 不畏距離走遍花東,只為了那每星期 ( 或每二個星期 ) 短短數個小時的攝影課,一圓孩子的攝影夢。
「說是攝影課,但過去幾年有幸全程參與的我,寧願說其實是去陪孩子們!」「孩子的另一扇眼睛」志工召集人 Lynne 說,「每個星期孩子引頸期盼志工老師的出現,因為老師會給他們看很多的照片,照片裡有不曾看過的世界;老師會教基本的攝影知識,讓他們知道如何用最簡單的方法為自己留下珍貴的回憶;老師還會告訴他們如何用另一個角度去觀察去體驗; 最重要的是,在這個孩子們總是嫌『怎麼一下子就下課了啊?』的攝影課裡,老師會大手牽小手,全心全意陪伴著。」
這個充滿生命力的攝影課程,今年在新北市分為兩個階段推動,第一學期是四堂攝影體驗課,第二學期在學校原有課程中結合攝影的元素,每校三至五位志工負責教學,持續八週。為了讓攝影融入教學,老師與志工共同備課,每個學校發展出不同主題的課程形式,如,畢業旅行遊記、孩子的秘密基地之環境探索……;志工成為老師教學的幫手, 相機成為最棒的教學工具,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力、專注力,也更想學習。
教育無他,惟愛與榜樣
老梅國小是台灣最北的百年小學,坐落在有風箏故鄉之稱的石門、富基漁港旁的老梅社區。攝影課安排在三到六年級的混齡綜合課程中; 通常中高年級混齡的教學設計很不容易,然而在這裡,高年級孩子學會對焦和小花模式後,會去幫助同組的小朋友認識相機的功能、上傳照片、教他們打字作品檔名……。老梅國小蔡信義主任說,因為看見志工老師是這樣陪伴孩子,大孩子看見了也會學習去陪伴。
蔡信義 / 老梅國小主任
攝影課是真正以學生為中心,用孩子的角度來看世界。你會發現孩子拍攝的畫面不經意地告訴我們他最為在意的事情是甚麼。
誰說孩子對於生態沒有知覺、不關心周遭的環境?與其在教室裡說教,不如換個方式, 就能有不一樣的過程!其實,回到激發孩子內在學習動機的三個條件「自主性、勝任感與自我的關聯性」,攝影這件事通通滿足了。我們要思考的是在這之後要如何延伸與深化, 讓孩子的感受、技能與相關的知識,能揉合成自我獨特的記憶並與他人分享,這才是老師們最重要的專業能力。
從校園到近在呎尺的大自然,孩子不斷地拍、不斷地觀看、不斷說出自己的想法,這和「閱讀」真像!而且像極了!只有閱覽過大量的書籍,才能體會字裡行間的意義,才能和作者進行對話。攝影也是如此,教技巧之前, 唯一重要的就是讓孩子自由、大膽地拍,然後聆聽他們的想法。
不知道這群志工為什麼有這麼好的耐心?為什麽對於孩子有這麼多的「期待」?「期待」是重要的,一位好的老師把重點放在對學生的期望上,但通常老師慣於重視「規矩」, 甚或著眼於破壞規矩後的懲處。當孩子知道世界上沒有標準答案的時候,他們才會有自信地探索並突破自己。
一堂陪伴與讚美的課
「打破答案的框架時,孩子開始勇於表達!」這是金美國小簡宇筑老師看到攝影之外,孩子學習到的東西。她打趣地說,最喜歡上攝影課的下一節課,無論是無趣的國語或討厭的數學,孩子們都有異於平常的熱烈和積極, 爭先舉手搶答、回應此起彼落,和平常鴉雀無聲的教室風景,天壤之別。
分數讓孩子自動產生了優劣的標籤,而在犯錯就扣分的學習環境裡,索性以靜默來防止錯誤的可能。然而攝影課沒有所謂的 100 分, 每張照片都是唯一,呈現的是當下的景色, 以及孩子拍攝那一剎那的感受。
在攝影課裡,志工老師每一堂至多以十至十五分鐘講述拍攝技巧、介紹主題或是講解照片, 接下來一個小時帶孩子去外拍。「老師,你看……」、「老師,我這樣拍可以嗎……」,小朋友爭先恐後把拍到的畫面給老師看。「我覺得你這樣拍,人在這裡,海這樣的位置,「有拍出一種遼闊的感覺,很棒喔!」志工老師總是立刻先給讚美,再給提醒,「還可以試試……,可能會有不一樣的效果喔!」
屯山國小許茹菁老師透過學生的照片開始學習看「美」的事物。她發現,原來學生都能透過相機拍出眼中所看到的美。她總會悄悄跟在後頭,觀察學生正在看什麼,循著視線探尋他們眼中的世界。 有趣的是,她看到學生一拍完便急著去找攝影老師「要讚美」的時候,她也會跟著擠過去,詢問攝影老師自己拍的作品如何;當下她體會到「學生想要尋求肯定和讚美的心情」。茹菁老師回想自己在課堂上總是急著糾正和指派,攝影課的讚美一下,讓學生做得更好!
用攝影跨越學習的困難
「攝影比起國語、數學其他學科相對簡單, 攝影課堂上孩子只要拿起相機,按下快門, 就可以記錄當下所看到的。我們在一些特殊的孩子身上,更是可以看見一些感動。」信義主任提到一位罕見疾病的孩子,他的肌肉萎縮無力,無法站直也行動不易,他拍攝的角度永遠是低角度的,沒有辦法拍天空和水平的畫面,卻常常拍出一般人不曾注意的視角,連地面上的斑駁圖畫配上一只落葉,透過他的鏡頭都呈現出一種特別的美感。
另一位屯山國小連一二三都寫不太出來、被評估為中度智能障礙的國小生,聖誕節前為了寫感謝卡片給他最愛的志工老師,他口述感謝請導師幫忙寫下來,他再一筆一畫模仿著、將字刻在自己拍攝的作品明信片後面。那一天志工Paul 老師拿著他的卡片紅著眼眶, 雖然字字歪斜,卻是他用盡全心全力寫的。透過攝影,我們看見攝影跨越了學習,成為一種至情至性的情感交流。
打開的,是誰的「另一扇」眼睛?
宇筑老師回想,「五年級下學期第一次辦成果展時,為了趕在運動會展出,一切變得非常匆促,我心想:『孩子第一次要為自己的照片寫上文字,去詮釋拍照當下的心情,這真是比登天還難啊!』因為平常寫東西的能力就已經不好了,不知能寫出什麼,緊張的我已經不是熱鍋上的螞蟻,簡直是火堆上的螞蟻。」
「但,意外的,孩子寫出來的內容讓我刮目相看,在這麼短的時間內,竟能用如此精闢到位的話語去說明照片的意義,可說是前所未有。我才發現,原來有時候並不是寫不出東西,而是太多的作文題目和孩子的生活脫節,別說要湊六百、八百的字數了,閉上眼睛連畫面都沒有要怎麼寫呢?這才敲醒了我, 唯有畫面才能連結出有溫度的文字。」
成果展當天來了好多的家長,其中一位是成績很落後的孩子的媽媽。那天孩子得到媽媽好多的讚美,媽媽還請孩子在照片前面一起拍照,孩子好開心。「我想這就是教育裡常說的『成就每一位孩子』。這五下、六上共十四週的攝影課,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卻扎扎實實影響了孩子的生活。」
原本我們透過「孩子的另一扇眼睛」攝影計畫打開孩子的視野,後來意外的是,孩子也打開了大人的「另一扇」眼睛-從那扇窗看出去,看到了孩子是天生的藝術家、天生樂於分享表達、看到了「成就每一位孩子」是可能的。
世界還很新,我們一起學習
「老師,我以後要當一個攝影師!」「老師, 我好愛拍照,我以後要做拍照相關的工作。」我們從來沒有打算培育出大攝影家,卻驚喜看見孩子在攝影課程中,做夢的渴望被點燃, 看見自己的無限可能。
志工徐振傑幾年前錯過了「孩子的另一扇眼睛」,今年參與了新北市計畫,他形容自己「夢想成真」。一年下來他有感地說:「賈西亞 ‧ 馬奎斯名著《百年孤寂》寫著:『世界太新,很多事物還沒有名字,必須伸出手指頭去指。』對於這些偏鄉的孩子,甚至是我們這些大人而言,這個世界的確還很新, 有些我們不知道名字,有些情緒,甚至是突來的衝擊,可能無法言喻。沒關係,伸出手指頭去指之後,就拍下來吧!他們在學習, 我們大人們也在學習。」
新北市校園攝影深耕計畫
■ 起始 2012 年 ( 花東「孩子的另一扇眼睛」攝影計畫 )
■ 目標 讓學校老師擁有將攝影融入教學的能力、發展教案,引領孩子透過相機,重生觀察力與學習熱情。
2017
■ 體驗課程 105 學年度第二學期 (2017 年 3 月 - 6 月 )
■ 融入教學 106 學年度第一學期 (2017 年 9 月 - 2018 年 1 月 )
■ 參與學校 瑞芳區瑞芳國小、金山區金美國小、淡水區屯山國小、三峽區建安國小、石門區老梅國小、貢寮區福隆國小 / 僅參與第一學期的計畫 ( 依學校規模人數大至小排列 )
特別感謝新北地區志工召集人洪昭閔、26位攝影志工及 6 所攝影深耕參與學校師長對於此計畫的支持與協力。
本計畫由公益平台主辦,趙廷箴文教基金會、台灣佳能股份有限公司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