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另一扇眼睛
公益平台
  • 首頁
  • 關於
    • 活動緣起
    • 感謝名單
    • 大事紀
    • 加入行動
  • 計畫說明
    • 2012 校園攝影體驗課程
    • 2013 校園攝影深耕課程
    • 2014 校園攝影師培課程
    • 2012 攝影記錄展
    • 2014 攝影記錄展
    • 2015 攝影記錄展
    • 2017 新北地區校園攝影深耕課程
    • 2019 新北、宜蘭地區校園攝影深耕課程
    • 2021 遠鄉閃閃 - 文曄校園攝影深耕計畫
    • 2021 新北、花蓮地區校園攝影深耕課程
    • 2021 均一實驗高中跨領域影像課程
  • 成果分享
    • 校園攝影深耕課程紀錄
    • 攝影紀錄展
    • 合作學校/單位
    • 花絮
    • 深入報導
  • 影音紀錄
    • 活動影音
    • 照片剪影
    • 學生作品
    • 媒體報導
  • 迴響
    • 志工
    • 觀眾
    • 夥伴基金會
    • 相機捐贈者

2020 攝影深耕計畫:新北宜蘭地區 年度報導

12/28/2020

0 評論

 
圖片
樂水分校畢業照 攝影 / 賴力瑜

「孩子的另一扇眼睛 —— 校園攝影深耕計畫」源起於 2011 年聯合報前攝影中心林錫銘主任的發想,公益平台發起的二手數位相機募集活動。 經過五年與志工們在花東學校進行攝影深耕課程,2017 年又於新北地區六所學校優化該計畫。 2019 年文曄教育基金會接棒,由新北地區攝影志工徐振傑擔任專案負責人,新拓展新北及宜蘭地區六所學校,希望透過美學教育、累積教案、經驗傳承等,讓學校未來能將攝影做為教學的工具,豐富學生的學習。 

參加此計畫的新北瑞濱國小校長李瑩映分享,「每個小孩拿作品給志工老師看時,就是一種期待的眼神。當志工老師『哇!』地給予稱讚的時候,孩子的眼神就像發亮一樣『啪!』地的一聲,那個自信心又增加了一點,知道原來我可以!」這對於學生的學習是一種良性循環,也呼應教育部 108 課綱與素養教育。這幾年持續調整的課程安排已經從過去教孩子使用相機功能的「單元式」課程邁向結合美術、語文、自然生態、社會等學科的「主題式教學」。 

新北民義國小校長徐福海說:「一些孩子已經養成隨手拍的習慣,用相機記錄生活。懂得感恩的孩子自然會對於未來的生活或學習狀況有遞移效果,他們會懂得珍惜。而這些也許都是攝影課程潛移默化帶給他們的。」瑞濱國小攝影班的班導曾程民老師也分享:「前陣子畢業旅行的車上,大家都睡著了,唯有一位孩子看到了車窗外的美麗夕陽,當她大聲喊著:『好美喔!』並立刻拿出相機來拍時,其他同學也都醒來,跟著拍起夕陽照片。我覺得這就是攝影課最寶貴的地方,讓攝影能力進入日常生活裡,懂得欣賞美麗的事物並將它記錄下來。」 
​
圖片
攝影 / 徐振傑

攝影是主角,也是個很好的配角。攝影這個「觸媒」如何誘發孩子喜歡上其他科目或增加其自信?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士敏國小,由攝影結合詩作而發展出的攝影詩課程。這樣的學習也呼應教育部推出的 12 年國教跨領域學習的目標。導師沈玉敏不僅在攝影課教他們以照片入詩,還額外帶著孩子創作了許多作品,一次他們去台泥復育區拍攝,完成了復育詩,作品也在台泥內部展覽。玉敏老師更訓練他們上台的口語表達,希望孩子們能有所突破,達到另一種高度。所以當原本害羞扭捏的孩子再次上台,展現出落落大方的台風、字句鏗鏘清晰地的發表作品時,志工老師們除了驚訝之外,幾乎感動得快哭了。記得玉敏老師說:「孩子不是不行,只是需要稍微給他們壓力,便能開啟他們的潛能與自信。 要讓他們相信,一切都是有可能的!」 


教學相長,不試怎麼會知道呢? 

一個計畫的成功,除了硬體設備、軟體教案規劃、師生配搭到位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攝影志工們。他們來教攝影是無償的、默默付出的。每次 1.5 小時的課程往往需要花上 1.5 至 2.5 小時的來回車程,第一階段新北地區攝影志工召集人洪昭閔幾乎是服務的六所學校,每一堂課都協助志工接送。連續四年擔任攝影志工的許春枝就說:「我覺得只要有愛心跟耐心的人都可以來擔任志工,我當初也是很沒自信地問林錫銘老師,我怎麼知道我會拍但會不會教呢?老師回我,『去試試看吧!你不試怎麼會知道?』而且『教學相長』,從教學當中可以重新檢視自己的作品脈絡,也可以從小朋友特別視角來檢視自己的不足,這是我最大的收穫。」 同樣的東西或景觀,大人常常從構圖、光線是否完美來按下快門,而孩子拍的常常是和生活或生命有所連結;如同一位校長說的,看孩子拍什麼就知道他關心什麼。 

有一句話我非常喜歡,「愛就是在他人的需要上看見自己的責任!」當攝影讓自己的人生圓滿,或者說有了出口之後,攝影則會反過來成為傳遞愛的媒介。這學期,有位瑞濱的孩子跑來跟我說他要報名志工,我心想不要開玩笑了啦!但是後來幾堂課,他反覆地提起這件事,我開始感受到他的認真,於是我也很認真地回覆他:「我等你六年,等你上了大學,要記得回來擔任攝影志工喔!我們一起來教弟弟妹妹們!」


拾光攝影,照明練習
   

​攝影其實就是以光作畫,而攝影教育就是帶著光將孩子的黑暗驅走。「孩子的另一扇眼睛」除了拾起光來攝影,更重要的是拾起光來照亮孩子的內心;而當有一天他們眼神充滿光亮時,自然也就成為那道光,再去照亮其他更多需要幫助的孩子,那些黑暗的角落。 
​
圖片
攝影 / 徐振傑

我還記得在宜蘭大同國小樂水分校有一堂課是「拍一首歌」,透過聆聽歌曲、畫下感受與聯想的圖案,再去拍下它。好巧不巧,來教泰雅小孩唱歌的福音歌手璽恩,她帶來的創作歌曲 就叫做〈Isu ga syax maku -你是我的光〉。 印象很深刻的是有個小女孩,對著鏡子拍起了自己。我問她聽了這首歌,為什麼想要拍自己?她回答,這首歌讓她想到了在醫院當護士的媽媽 —— 她拍不到媽媽,於是拍了長得像媽媽的自己。那肯定是歌曲旋律帶動了靈光一閃,讓小女孩有這樣的悸動心情。 

你是我的光,我是他的光,他是牠的光,誰是誰的光。我覺得在教育現場,校長、老師、每 一堂國文、數學課、每個課後照顧、諸多的體驗課程、志工等,任何一樣對孩子來說都無法像日頭般持續照耀著孩子。然而教育是由許多一點一點的亮光,匯聚成很大的光,再照耀在孩子身上的。孩提時很大半的經歷,會隨著他們長大而慢慢消逝;但也一定會有一些印記,是在他們長大之後—— 像瑩映校長說的,讓眼神「啪!」一聲的那道光,在某天又再度探照他們心頭。 

當然,家族的光、家庭的陪伴遠比任何教育來得重要。攝影教育也許只是個引子或帶頭者,將所有的光匯聚起來,最後還是希望父母們能看見,為孩子持續地明光照耀著! 
​


攝影深耕計畫:新北宜蘭地區 
■ 起始 2017 年 
■  參與學校 
 新北市 | 淡水區興仁國小、淡水區屯山國小、 瑞 芳區瑞濱國小、三峽區民義國小 
 宜蘭縣 | 蘇澳鎮士敏國小、頭城鎮大溪國小、 大同鄉大同國小樂水分校 
■ 參與志工 42 人

​本計畫由文曄教育基金會贊助
0 評論



發表回覆。

    攝影深耕計畫支持

    文曄教育基金會
    ​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

    回顧

    二月 2021
    十二月 2020
    二月 2018
    十二月 2017
    十二月 2015
    九月 2015
    十二月 2014
    十二月 2013
    十一月 2013
    十一月 2012

    標題

    全部
    2013 封面故事
    2014 年度報導
    2017 年度報導
    2020 年度報導
    以攝影深耕傳承愛的種子
    以藝術教育連結孩子的生命經驗
    啟動純真的心靈視界
    如果童年是一首攝影詩
    照亮內在的希望之光
    觸動生命的美好可能
    讓公益之愛不斷延續

    RSS 訂閱

提供者 使用自訂式範本建立您的專屬獨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