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另一扇眼睛
公益平台
  • 首頁
  • 關於
    • 活動緣起
    • 感謝名單
    • 大事紀
    • 加入行動
  • 計畫說明
    • 2012 校園攝影體驗課程
    • 2013 校園攝影深耕課程
    • 2014 校園攝影師培課程
    • 2012 攝影記錄展
    • 2014 攝影記錄展
    • 2015 攝影記錄展
    • 2017 新北地區校園攝影深耕課程
    • 2019 新北、宜蘭地區校園攝影深耕課程
    • 2021 遠鄉閃閃 - 文曄校園攝影深耕計畫
    • 2021 新北、花蓮地區校園攝影深耕課程
    • 2021 均一實驗高中跨領域影像課程
  • 成果分享
    • 校園攝影深耕課程紀錄
    • 攝影紀錄展
    • 合作學校/單位
    • 花絮
    • 深入報導
  • 影音紀錄
    • 活動影音
    • 照片剪影
    • 學生作品
    • 媒體報導
  • 迴響
    • 志工
    • 觀眾
    • 夥伴基金會
    • 相機捐贈者

新北市校園攝影深耕 ─ 觸動生命的美好可能

2/15/2018

0 評論

 
圖片

一個能不動手就不動手的孩子,在做風箏時就算不會打繩結,也願意一再嘗試。
一個被評為中度智能障礙的孩子,就算用抄的、用描的,也要一筆一畫道出心中的感謝。
一個難以用言語表達的孩子,開始會主動講話,且字字句句都能精準表達自己的意念。

是什麼樣的力量帶動了孩子們的轉變?又是什麼樣的力量點亮了孩子們的心房?讓他們有勇氣突破原有的疆界,化不可能為可能!

石門老梅國小的蔡信義主任給了這樣的答案:攝影課是真正以學生為中心、用孩子的角度來看世界的一門課;攝影志工善良、認真又體貼的陪伴,讓孩子自由、大膽地拍,然後聆聽他們的想法,給予信心與鼓勵,在同時具備自主性、勝任感與自我關聯性上,引燃孩子內心的渴望,激發出他們自動想要把事情做好的自發性與學習動機。

圖片

「孩子的另一扇眼睛」校園攝影深耕計畫,從2012起在花東走過四年的時光,舉辦了三屆的攝影展,開啟了許多人的生命視窗,也催生出更多想為偏鄉孩童服務的美麗心靈。


2017年公益平台將攝影深耕課程延伸到新北地區,前往位於北海岸附近資源相對不豐富、全校人數不到一百人、多數為新住民之子的六所小學,透過相機讓孩子為自己的童年和家鄉留下精彩的回憶,更希望他們能因此在課業之外找到自信的天空與遼闊的舞台。


這六所學校分別是瑞芳區瑞芳國小、金山區金美國小、淡水區屯山國小、三峽區建安國小、石門區老梅國小、貢寮區福隆國小。我們將這項計畫分為三個階段推動,第一學期是四堂攝影體驗課,第二學期在學校原有課程中結合攝影深耕,每校由三至五位志工負責教學,持續八至十周。第三學期(2018年上半年)則由學校老師將攝影變成教學媒介,自行規劃課程內容及進度,基金會再邀請攝影志工到學校與老師進行共同備課。透過「我做你看、我們一起做、你做我看」的三段式做法,使志工一步步成為教師的協作幫手,讓相機成為教師的教學工具,引導教學面貌更加豐闊多元。
​

圖片

「小朋友,我們來看這一張,飛機從兩條電線中間飛過,雖然畫面很簡單,但是主題有沒有清楚,背景是不是很單純,整個畫面變成水平的三等份,而且要等飛機飛到這個地方很不容易,所以老師要給它99分。」


這是攝影志工李谷仁(Paul Lee)在屯山國小上課時的其中一幕。因未能及時幫家人留下更多影像,心中懷有一份深深遺憾的他,也曾去醫院為安寧病房的患者攝像圓夢,對他來說能讓自己的專長,轉變成其他人的「擁有」,創造出更珍貴的價值來,就是他最想投身的公益之事。


在李谷仁的陪伴下,被評為中度智能障礙的小信,雖然是四年級但程度連小一都不到。聖誕前夕,為了和同學一樣寫感謝卡片給自己最喜愛的志工老師,他說出對李谷仁的感謝,請班上導師幫忙寫出來,然後再依著導師的字跡循序一筆一畫刻在自己拍攝的作品明信片上;收到卡片的那一天,看到小信以歪歪斜斜的字,奮力表達自己心中的謝意以及對攝影的熱愛,這份堅持與用心讓李谷仁忍不住感動得紅了眼眶。
​

圖片

另一位提到孩子就滿心不捨、淚水盈眶的志工吳焄雯,非常喜歡教小朋友,也與他們培養出極深厚的感情,孩子甚至加入她的臉書,從其鳥類攝影作品中持續擴展不同的視野。由於即將隨同先生前往緬甸工作而必須暫停教學,一位很有攝影眼的孩子得知此事便不斷地央求她:老師,你不要去緬甸好不好,你繼續帶我們這一組啦…。


自己也有一個五歲女兒的徐振傑,接觸平面攝影近十年,他認為攝影可以幫助孩子學習何謂「美」的事物,提早發展美學教育。他曾經報名「孩子的另一扇眼睛」第三屆攝影展志工,當時他心中的夢想就是希望透過自己的攝影專才來教育小孩,用自己的能力去影響能力所能企及的那群人。因此,當他聽聞公益平台招募新北市攝影深耕的志工時,就毫不猶豫地報名參加。他說,小朋友探索世界的能力與創造力是與生俱有的(我們小時候也是),不用給他們太多所謂的「標準答案」,有點不按牌理出牌是美好的,只要稍微提點,他們就會學得又快又好,我想給予他們我所擁有的美好,如同我給我的孩子那般。

在宜蘭擔任補習班老師的沈彥廷笑稱自己報名當志工是為了學小朋友亂拍。他進一步解釋,學小朋友主要是指,希望自己在攝影時能夠感性大於理性,因為喜歡而拍,不去限制或設定要拍什麼,因為拿起相機按下快門就是生活中的一部份,拍下我所看,表達我所想。比起大家都拿起相機拍一樣的東西,小朋友更常拍出我們平常不會去拍、不曾去嘗試過的照片,他覺得那些都很獨特,他喜歡小朋友不一樣的眼光所帶來的激盪。
圖片

看到孩子們鏡頭下的世界,老梅國小蔡信義主任有感:「攝影志工老師帶著孩子用相機當成想像的翅膀,當抽出記憶卡時,一張張令人驚艷的影像從孩子們的身上跳了出來,那是一種大人都不曾看過的世界…。」


在一次到學校附近外拍的途中,他目睹攝影志工賴潤國牽起小學童的手、悉心照顧他們的安全,倍受觸動的他不禁自問:身為老師的我們曾經這樣牽著學校孩子的手嗎?而後當看到一個個孩子因為志工的耐心陪伴、具體回饋、放大優點與真心讚美而開始轉變了。這股改變孩子的力量,讓蔡信義感受到攝影似乎可以解決世間情、療癒受創的心。


金美國小簡宇筑老師分享平日要孩子交作文簡直比登天還難,但當要他們為自己的攝影作品詮釋想法時,他們卻會絞盡腦汁讓所知文字都派上用場,並迅速完成;她頓時驚覺原來孩子並不是寫不出東西,而是太多的作文題目和他們的生活脫節,閉上眼睛連畫面都沒有要怎麼寫東西呢?她也透露最期待自己的課剛好緊接在攝影課之後,因為經過攝影課的洗禮,無論下一堂是無趣的國語課或是討厭的數學課,孩子們都會爭先恐後地搶答、此起彼落地回應,讓老師平日受挫的心獲得滿滿的撫慰。


屯山國小許茹菁老師的班上,有一個極度缺乏自信、在打罵教育環境下長大的單親家庭孩子,每每被攝影志工一誇讚,那句話就會整天掛在嘴邊開心地重複。許茹菁老師好笑地說:聽到我耳朵都快發痛了呢!看到學生在攝影課中建立起「我被肯定了」的喜悅與自信感,她覺察到自己在課堂上總是急著糾正和指派,而攝影課卻讓她學習面對孩子要先讚美,再來提醒哪些部份需要補強,學生會做得更好,甚至超越自己的想像。
​

圖片

攝影是一種結合美學、觀察力、想像力與創造力的技能,如同繪畫與音樂,在沒有標準答案的學習當中,能夠適才適性地塑造每個人特殊的氣質與風格
。

這一群傾注所能、真情相伴的攝影志工,引領孩子對身邊的事物重啟新感受,鼓舞他們自信探索並突破自己;攝影志工與學校老師之間也建立起良性的溝通與共識,藉由經驗傳承協助學校老師發展出將攝影融入教學的能力。


​對於攝影志工來說,他們深知自己現在所擔負的任務,對資源相對缺乏的孩子們有多麼重要,因為無論是開心、難過、遺憾或是充滿希望,孩子們所拍的每一張照片都是他們生命中的一皿養分,將支撐著他們日後的成長之路,收藏他們心中的每一個祕密故事,然後等待有一天,他們能自信侃侃地向別人訴說自己照片裡的小小啟示。能夠成就每一個孩子美好的生命可能,就是攝影志工們最大的願心與價值所在!



(◎特別感謝新北地區志工召集人洪昭閔、26位攝影志工及6所攝影深耕參與學校師長對這項計畫的支持與協力。)
​

0 評論



發表回覆。

    攝影深耕計畫支持

    文曄教育基金會
    ​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

    回顧

    二月 2021
    十二月 2020
    二月 2018
    十二月 2017
    十二月 2015
    九月 2015
    十二月 2014
    十二月 2013
    十一月 2013
    十一月 2012

    標題

    全部
    2013 封面故事
    2014 年度報導
    2017 年度報導
    2020 年度報導
    以攝影深耕傳承愛的種子
    以藝術教育連結孩子的生命經驗
    啟動純真的心靈視界
    如果童年是一首攝影詩
    照亮內在的希望之光
    觸動生命的美好可能
    讓公益之愛不斷延續

    RSS 訂閱

提供者 使用自訂式範本建立您的專屬獨特網站。